在2020年新年伊始,一场大规模、感染力极强的病毒已经在中国感染超过2万人,它使得中国部分省市封城,亦有国家关闭与中国的边境。但是,这个病毒仍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。
正是因为病毒迟迟没有命名,国内外人民均热衷给它取外号。其中“武汉肺炎”“中国病毒”这样的称谓明显带有地域歧视。某些外国媒体甚至开始使用了“Wuhan Coronavirus”“Chinese Virus”等带有极大 歧视性 的称呼。
终于, 在2月11日晚,世界卫生组织宣布,将新型冠状肺炎疾病名命名为“COVID-19”(“19型冠状病毒病”)。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把这次新冠肺炎病毒命名为SARS-CoV-2(“SARS冠状病毒2型”)。
在此次疾病被正式命名为COVID-19之前,它的外号就已经有了6个之多:
武汉肺炎、新型冠状病毒、2019-nCov、SARI、中国肺炎、NCP(新型冠状病毒肺炎)。
但由于这些名称不是比较难记、难写、拗口,就是不利于沟通宣传;也不能反映病毒的危险性、传染方式等更多信息,甚至涉嫌歧视,所以病毒名字一直迟迟没有定下。
与此同时,因为引发该肺炎的冠状病毒与引发SARS的冠状病毒具有高度亲缘性,这种冠状病毒被命名为“SARS-CoV-2”。(注:COVID-19为疾病名称,SARS-CoV-2为病毒名称,请勿混淆。)
至此,在中国引发大规模肺炎疫情的“新型冠状病毒”有了正式名字。
“拥有一个名字很重要,它可以防止人们使用其他不准确或带有污名化的名字。”谭德赛表示,“我们想要一个不影射任何地理位置、动物、个人或群体的名字。”
没人喜欢与传染病、病毒,扯上关联。因此,给疾病、病毒命名,可能是令人头秃、令相关机构心焦的博弈。
基于此,2015年5月,WHO发布“命名实践”,并呼吁科学家、国家当局和媒体广泛采用,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给国家、经济和人民带来的不必要负面影响。
根据WHO发布的指南,病毒的命名不得包含以下内容:地理区位、人名、动物或食物名称、涉及特定文化或行业。此外,病毒的命名应该简短而具有描述性。
那么,埃博拉、霍乱等病毒,起名的缘由又是什么呢?
1. 埃博拉:发现地旁的一条河流
按照惯例,疾病的名称都会 冠以发现者或发现地 的名字,但埃博拉却不属于这两种情况。
为什么要把这种神秘的病死率高达90%的凶险疾病称为埃博拉?埃博拉最早见诸记录的是在1976年,当时埃博拉在苏丹暴发,然后蔓延到扎伊尔(现为民主刚果)一个叫杨布库的镇子并暴发,疫情肆虐55个村庄,导致280人丧生。
1976年,在苏丹南部还有扎伊尔(刚果)的埃博拉河地区出现了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埃博拉疫情。
当时,WHO派了两名医生到当地调查并帮助治疗这种烈性传染病,他们是约瑟夫·麦克科密克和苏珊·费希尔·霍克。到达当地后,这两位医生发现,之前一直没有对这种神秘的疾病命名,但是疫情的暴发不能使这种疾病一直成为无名氏。
当务之急之一是为这种疾病命名。尽管杨布库作为地名也可以成为该病的名字,但这似乎不是一个响亮的名字,而且他们觉得也许不能给这个小镇再增添任何污名。 于是,他们研究了这一地区的地图,注意到杨布库附近有一条河流,便决定以该河的名字命名这种由丝状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疾病,即埃博拉(Ebola)。
2. 霍乱:“呕吐霍乱”
“霍乱”这个词,确实古已有之,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(约成书于战国时期)就有“呕吐霍乱”的记载。
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它作为病名,并对该病有更形象、更系统的描述。中医高校统一教材《内科学》(1983年版)对霍乱的定义是:“...起病急骤...上吐下泻,顷刻之间,挥霍缭乱,故名霍乱。”
而西医用“霍乱”这个词,决非“古已有之”,它是在鸦片战争之后,西医随同西方帝国主义的军舰、大炮来到中国后才出现的。西医所指的“霍乱”,本来音译为“虎列拉(Cholera)”,后来有人发现中国“霍乱”词非常传神,便用来指称“虎列拉”,"虎列拉弧菌”也相应地改称“霍乱弧菌”。
3. SARS: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
2002年底 ,我国广东出现一种传染性肺炎,因为当时没有找到确切原因,所以暂时命名为“不明原因肺炎”。 后来,钟南山院士及其他医生认为,用“非典型肺炎”命名更实际一些。
随着病毒的蔓延,它传染性强的特征逐渐暴露,并且有别于细菌性肺炎,而被命名为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”,而用得更多的是“非典型肺炎”,或简称“非典”。
2003年3月,WHO将其命名为“严重急性呼吸综征”(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,SARS)。“非典型肺炎”不是新名词 ,概念过于宽泛 ,且有WHO命名的病名 ,为方便国际学术交流 ,目前应使用SARS。
传染病是人类的头号天敌,人类的生命进程中死于传染病的远高于战争与任何形式的自然灾难。 由于对传染病的恐惧与无知,人类对传染病的命名对象充满了敌意。
比如此次肺炎的曾用名“武汉肺炎”,就直接导致了一场震惊中日两国的闹剧发生。
1月27日,日本名古屋机场中部机场,一群中国游客乘坐 旅游 大巴赶到名古屋中部机场,准备搭乘飞机返回上海。
在各自办理完登机手续后,大家都在候机厅等候登机。 这时候,一位上海阿姨发现对面有人在用武汉话交谈。她马上把这一情况传递给了同行的上海乘客。没过多久,又有人发现有武汉乘客往嘴里塞感冒药。
上海乘客立马跑到登机柜台对空姐说,这群武汉乘客有人在发烧,绝对不能让他们登机。武汉人当然也迅速感受到了上海人的来者不善,坚称自己没有问题。
于是,形势开始迅速恶化,上海乘客干脆直接抛下一句:如果让武汉人登机,我们坚决不登机。
南航的工作人员无奈只好找来温度仪为武汉乘客测量体温,即使在告知上海乘客这些武汉人中没有人发烧,上海乘客也根本不相信。
最终,这些上海乘客没有跟武汉的乘客一起起飞,而武汉乘客则在进入上海之后也因为被事先举报而被隔离。
这起中国乘客拒绝同机的事件,不仅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,最终还惊动了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以及日本全 社会 ,并上了日本电视新闻。
由此可见,病毒的命名不及时会造成一些本不必要的混乱。
1. H1N1病毒
2009年,H1N1病毒曾被称为 “猪流感” 。这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猪被大量宰杀,更是引发了多国对疫区国的猪肉贸易限制。然而,H1N1病毒是人传播的,根本和猪无关。
之后,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,鉴于“猪流感”一词会令公众误解眼下在墨西哥、美国等国暴发的疫情缘于接触生猪或食用猪肉,世卫组织将停用“猪流感”这一称呼,而用学名“A(H1N1)型流感”代替。中国则将“原人感染猪流感”改称为“甲型H1N1流感”。
2.MERS(中东呼吸综合征)
2012年发生的MERS以“中东”命名,引发了污名化争议。WHO此前就曾批评了2015年MERS(中东呼吸综合征)的命名。
由于该病毒最开始出现在沙特,最开始的名字中就包含了沙特的缩写。沙特政府经过五个月的抗议,才终于把国名从该疾病的名字里除去,改为“中东呼吸症”。但这又引起了中东国家的抗议,认为该名字存在地域歧视,影响了本地区的贸易和 旅游 。
#清风计划#
简而言之,病毒名称的广泛流传必须要有传播特点,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给国家、经济和人民带来的不必要负面影响。
病毒名称的广泛流传必须要有传播特点,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给国家、经济和人民带来的不必要负面影响。此次的COVID-19,就是由于命名的不及时,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混乱与歧视。而对于病毒的命名,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希望,新名称除了有助公众了解病毒,也让研究人员不用浪费时间和产生误会,可以专注抗疫。
新冠肺炎也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。它的病毒就是新型冠状病毒,和SARS的病毒是类似的,但是SARS是曾经的冠状病毒,而目前的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。
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,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。当然,临床上已经对多种药物进行实验,部分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效果,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证明。
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,避免被感染。出门一定要戴口罩,不要去一些人群密集地。
不是一个意思,普通肺炎大部分情况下是由细菌感染或者是支原体、衣原体等不典型病原体导致的。一般来说,普通肺炎的传染性不强,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肺部感染。新型肺炎主要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,传染性非常强,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者是密切接触进行传播。普通肺炎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,主要是需要用抗生素来进行抗感染的治疗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,主要要进行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。
“新冠”是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“的简称。
新冠肺炎是指: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,,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。新型冠状病毒就是感染肺炎的罪魁祸首。这种病毒和SARS长得很像,但其实并不一样,两种病毒虽然同属冠状病毒,但是仅以结构存在差异,这种病毒的外形很像王冠,多以被称为冠状病毒。它的结构很不稳定,经常会变异,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辨认,所以很难对付。
当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,可能会导致人们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干咳等症状,最后呼吸困难危及生命。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强的传播性,他会在人和人之间传播,病毒会随人们打喷嚏、咳嗽,甚至呼吸时喷出的飞沫传播。即使病毒没有传播到人身上,也会飞到各个地方停留,也会被传染。
新冠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简称新冠肺炎,新冠肺炎对人体的影响可能比较大,患者可能会有肺纤维化,严重时甚至死亡。
若感染新冠肺炎,临床以发热、乏力、干咳为主要表现,同时患者会有以下情况:
1、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肺功能的异常,如呼吸困难、咳嗽、支气管扩张和肺纤维化等。
2、新冠病毒可能会攻击大脑中的神经细胞,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,如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缺失、认知障碍、味觉障碍、嗅觉障碍以及头痛等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,而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这些患者的不良预后,部分患者可死于脑卒中。
3、新冠肺炎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,患者出现如食欲下降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肝酶异常等症状,重症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。
4、女性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、脱发、关节疼痛等轻微不适,男性的生育能力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害。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
,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,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,新冠病毒可在复制过程中不断适应宿主而产生突变。2020年2月7日,国家卫健委决定将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”命名为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”,简称“新冠肺炎”。2月11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(COVID-19)。
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、乏力和干咳,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,部分患者以嗅觉、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。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
或脓毒症
休克
,甚至死亡。目前,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,以隔离治疗、对症支持治疗为主。
发表评论